解析“Web3悖论”的内在机理与突破路径(上篇·悖论)
撰文|Spike 编辑|Jerry Crypto 出品|ThePrimedia
编者按
孟子曰︰鱼,我所欲也;熊掌,亦我所欲也。二者不可得兼。
Web3的世界里:去中心化技术,大众所欲也;应用价值,亦大众所欲也。二者不可得兼。
本文将尝试解析我们所憧憬的Web3景象与现实的生态建设之间的鸿沟,并在此基础上探析破局路径。全文将分为上篇·悖论和下篇·破局分别发布。
上篇·悖论
在Web3滚滚席卷而来的概念狂潮中,一系列奇思妙想的DAPP生根发芽,在去中心化思想滋养下,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。
- NFT
- DEX Uniswap
- Compound、Maker、Aave
- USDC、DAI
- Filecoin
- Lab DAO
- Toucan
- Golden
- Radicle
- Helium
- ……
然而,经过几年时间的发展,我们看到的景象却是CloudFlare一崩溃,预言机停止吟诵,交易所无法撮合……大部分项目折戟成沙。
为什么去中心化的底层架构支撑不起符合大众使用习惯的应用场景?
为什么区块链的升级概念诞生不出Twitter、facebook这样的顶级应用?
为什么关注用户隐私的加密世界无法包裹丝滑的用户体验?
为什么Web3应用程序无法形成飞轮效应滚滚向前?
虽然有这么多灵魂拷问,但现实的情况却是几乎没人停下思考:理想的去中心化设计和现实的应用生态建设之间有怎样的鸿沟?
Web3带给我们产业迭代、时代变迁乃至社会进化的宏大愿景,可谓一个伟大而冒险、自上而下的顶层社会变革设计。作为加密世界建构的思想图腾和行动纲要,Web3的去中心化社会理念具有革命性——过往社会变革往往是自上而下设计,并带来不断反复和冲突;在去中心化社会理念下,Web3的社会实践却呈现以自下而上“涌现”,类似蚁群或蜂巢的“自组织”系统。
可是从现实层面来讲,Web3缺失落地实践的执行者和推动者。虽然任何一次与社会变革关联的重大技术都脱离不了市场、财富、利益的蕴化与赋能,但加密世界的发展史却完全被财富欲望所穿透,上至项目开发者、工作室、投资机构,下至投机者、hodler等所有加密生态主要参与者。
以自下而上的Web3应用生态建设来支撑的产业迭代、时代变迁和社会进化,与加密世界币圈的各方利益博弈,让这一切陷入了“悖论”。
VC:Web3背后的隐形推手
以Token之手,以建设为名
现有互联网产业架构说到底还是“规模换增长,流量换估值”的线性关系;但Web 3不存在中心载体,不能用以往估值逻辑来评价投入产出比。Web 3所有的商业模型和产品设计都需要重构,由一个非线性关系来打破临界点,并达到相当规模的用户数量——这种模式可以类比于人类大脑通过各种神经突触相互链接,最终产生复杂思维。
这种去中心化的重构代表个人与企业的分野将逐渐缩小,每个人、每个小微企业,甚至任何社会团体的商业价值都可以被挖掘(Token),被传输(Web 3社交),并且相互间的关系可迁移(社交图谱)、可存储(IPFS)。
但是,现阶段Web …
Read Details